西线无战事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西线无战事有同名电影和同名小说两个意思,电影主要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皇威廉二世的军队正在东、西两线与俄、法、英等国交战的故事。

中文名: 西线无战事
外文名: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制片地区: 美国
导演: 路易斯·迈尔斯通
主演: 卢·艾尔斯, Lew Ayres, 约翰·雷, John Wray
类型: 战争
片长: 131分钟
上映时间: 1930年4月
  
海报

  海报

编辑本段电影:西线无战事(1930)

基本信息

  英文片名: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国家/地区:美国
  区域:欧美
  类型:剧情 战争
  分级:未分级
  片长:131 分钟
  上映时间:1930年04月21日

演职员表

  导演: 刘易斯·迈尔斯通Lewis Milestone
  编剧: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 Erich Maria Remarque....(by)
  马克斯韦尔·安德森 Maxwell Anderson....(adaptation & dialogue)
  乔治·艾博特 George Abbott....(screen play) Del Andrews....(adaptation)
  C. Gardner Sullivan....(supervising story chief)
  Walter Anthony....(titles) uncredited
  刘易斯·迈尔斯通 Lewis Milestone....uncredited
  主演:
  罗·阿瑞斯Lew Ayres
  弗雷德·金尼曼Fred Zinnemann 本·亚历山大Ben Alexander
  威廉·贝克韦尔William Bakewell

剧情简述

  
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皇威廉二世的军队正在东、西两线与俄、法、英等国交战,战事十分紧张、激烈。德国政府以漂亮的口号呼吁年轻热情的学生志愿者投身战场,在德国后方的某个小城市里,一批青年学生在老年教师康托莱克的沙文主义煽动下,报名参军。年仅19岁的保尔一心想当个英雄,于是在政府宣传所谓"英勇奋战"、"保卫祖国"的口号下,也自告奋勇地报了名。他的朋友凯姆利希、穆勒等人也都参了军,其中还有一个叫贝姆的,他患有臆症,和他们分在同一个部队里。受蒙蔽的青少年就这样成为了士兵,他们离别家乡和亲人,去为军国主义卖命。
  保尔和同学们一入伍就投入了紧张的军事训练。他们起早摸黑,在又松又湿又黑的田野中来回跑,几经折腾,累得精疲力尽,而教官史托斯还要把他们"训练得服服帖帖",成为"真正的德国士兵"。这些青年原来把人生、战争都理想化了,然而现在天真的梦幻破灭了。不久,经过训练后的保尔和他的同学们被派往西线参战。这些青年从不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一上战场就遭到炮火猛烈的轰击,在隆隆的炮声下,他们都吓破了胆,有的哭了,有的尿湿了裤子。幸亏他们遇到了一个好班长卡钦斯基,他是个老兵,对这些涉世未深的"娃娃兵"十分照顾,他主动安慰他们,并教给他们在战场上生存的技巧。于是保尔和同学们开始冲上战场,杀死别人的爱子,夺走别人的生命。弹雨之中,他们抱着"我不杀人,人也杀我"的观念大叫"冲呀、杀呀",失败了,退下来,然后再反攻。在高度的紧张与恐惧中,贝姆真的发疯了。一次战斗中,凯姆利希的腿被炸断,失去了年轻的生命,穆勒被化学毒气毒死。不仅如此,士兵们还要忍受阵地上的饥饿、潮湿、疾病和糟糕的天气。保尔沉痛地哀思着:"为什么要打仗呢?"
  保尔在一次战斗中也负伤了,被送往野战医院治疗,康复后被批准回家探望母亲。病重的母亲见到平安归来的儿子格外高兴。但她心中又升起淡淡的忧愁,不知儿子下次还能否归来。保尔也为以后能否见到母亲而担忧。归队的日子就快到了,这天,保尔路过母校,看到教师们还在鼓吹战争,动员学生们参军。保尔厌恶战争,对他们的一举一动感到悲愤,可那些学生却还在以此为乐呢!
  保尔重返前线后,发现连队中来了一批像他们当年一样天真、幼稚的"娃娃兵",而老战友却所剩无几了。原来,在他休假期间,班上的战友差不多都牺牲了,只剩下老班长卡钦斯基一个人。而此时,卡钦斯基因部队供应困难,外出给"娃娃兵"找吃的东西去了。保尔跑出连队,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老班长,久别重逢,两人分外高兴。恰在这时,一架轰炸机飞来,投下炸弹,弹片飞向老班长,把他炸伤了。保尔拼尽全力把卡钦斯基背到医疗站,但他已经死了。
  一天,双方停战了,西线异常平静。守候在战壕里的保尔发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可当他爬出战壕捕捉蝴蝶时,突然一声枪响,保尔被流弹击中,他倒下了。但是,在这天德军前线司令部的战报上,却清楚地写着"西线无战事"。

影人评价

  很少战争片能与这部刘易斯·迈尔斯通的反战经典相比。 ——OSCAR GUY
  在《西线无战事》中,导演以卓越的摄影技巧、写实的风格把战火、阵地、冲锋、肉搏,以及残酷恐怖、野蛮凶杀的场面拍得十分逼真,有声有色,
《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

惊心动魄,具有印象派风格。同时,这部影片极高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内涵又使它成为了一部“优秀的博士论文”。
  ——前苏联著名电影艺术家谢尔盖·爱森斯坦
  《西线无战事》是最早采用混合录音的有声片,导演迈尔斯通很善于运用声音,他将对话、配乐及音响效果巧妙地剪辑于单声带上,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有些镜头,如保尔临死时一只手的抽动、垂落的特写镜头也拍得寓意隽永,被誉为经典之笔。这一系列的因素使本片既具备了无声片的动感,又拥有了有声片丰富的表现力。我们甚至认为,永久消灭战争的最好办法,就是把《西线无战事》在各国每年公映一遍。
  ——好莱坞著名影评人肖恩·索普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片并不算多——尤其是在最近这些年。然而诞生于一战结束后不久的这部战争题材的影片《西线无战事》可以说是一个例外,直到今天,这部影片看起来仍然非常尖锐。这部建立在同名小说基础之上的影片通过一群德国士兵的眼睛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真实写照。同时它也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有时候沉默是表现战争的最好方式。
  --著名影评人阿冬

影片评价

  好莱坞电影人迈尔斯通根据雷马克的名著《西线无战事》拍摄的同名影片。这部获第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作品具有浓厚反战思想,导演手法细腻、流畅,开创了使用升降机拍摄大场面,把对白、音响和配乐混合录制的手法。影片结尾处主角捉蝴蝶被子弹击中的镜头,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主演因本片接受反战思想,拒绝参加反纳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79年电视重拍版属于大制作,但无法跟原作相提并论。
  自从有了人类文明,便有了战争。所有的战争,无论是败是胜,饱受苦难的都是无辜的人民,那些嗜血如命的战争狂人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是无以复加的。
  战争曾使地球变得阴森恐怖,许多人号哭着,挣扎着,呼唤着,想从死亡的威胁里解脱出来,却只能无力地倒下,化成一堆堆插着十字架的青冢!无数宝贵的生命遭到了无辜的戕害!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随后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了战争。一战主要分为3条战线:西线、东线和南线。其中西线是最重要的战场,战斗也最为惨烈。所以电影界,尤其是西方电影界拍摄的一战电影,大都是以西线战场为蓝本的。
  可以说,一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欢送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
《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

等歌曲开始的。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圣诞节回家”的字句,所有人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暂而光荣的战争。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在整个欧洲熄灭。”民族、宗教、姻缘、仇恨、尊严、权力、金钱……所有这一切都似导火线,一旦被点燃就会引发战争,在世界各地掀起血雨腥风。
  如今战争已经结束,但是战争带给人类的血泪灾难是不能够忘记的,那是属于人类的灵与肉的创伤。人们痛恨战争,但却喜欢谈论和观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电影,因为战争留给世人的启示与思考是长久的、深刻的,在我们心中形成终生不散的块垒。
  好莱坞电影人迈尔斯通根据雷马克的名著《西线无战事》拍摄的同名影片讲述的正是马恩河战役前后,一群德国少年兵对战争态度由兴奋、憧憬到反感的过程。保尔及其同学们在老师的沙文主义思想的煽动下,怀着英雄理想投身到一战之中,可真正投入到战争中后,他们才体会到战争的可怕:那里炮声轰鸣,大地震撼,血肉横飞,尸骨遍野。主人公保尔开始怀疑过去的理想,战争的残酷性和毁灭性使他的英雄主义彻底破灭,他的内心发生了变化,开始对战争怀疑、厌恶甚至憎恨。终于有一天,保尔爬出战壕去捕捉蝴蝶,结果被冷枪打中死去。然而同战争相比,个人的生命是微不足道的,在那一天前线司令部的报告中写道:“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成了一战中整个西线残酷战争的小小缩影,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影片带给人类的警醒作用始终是有限的,因为仅仅过了10年,人类便又陷入了一场更大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幕后花絮

  奥斯卡授奖以来第一部具有强烈思想性的作品.
  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揭示了惨绝人寰的战争实况,击溃了所谓的“爱国”迷梦.
  ·第三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
  ·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
  ·在一九六二年美国西雅图世界博览会评选的"电影诞生以来的十四部最伟大的美国影片"中名列第三位

导演简介

  刘易斯·迈尔斯通是俄裔美籍导演,早年当剪辑师,后出任导演。1927年因《深宫夺美》一片获第1届奥斯卡最佳喜剧片导演奖。《头版新闻》、《老鼠与人》、《太阳下散步》是他的其他代表作品。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因《西线无战事》一片获第3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获奖情况

  
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 / National Film Preservation Board, USA 1990 国家影片登记 / National Film Registry 获奖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30 最佳电影 / Best Picture 获奖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30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or 获奖 刘易斯 迈尔斯通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30 最佳编剧 / Best Writing, Screenplay Written Directly for the Screen 提名 乔治·阿博特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30 最佳编剧 / Best Writing, Screenplay Written Directly for the Screen 提名 Maxwell Anderson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30 最佳编剧 / Best Writing, Screenplay Written Directly for the Screen 提名 Del Andrews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30 最佳摄影 / Best Cinematography 提名 Arthur Edeson

类似影片

  获得第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翼》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战争片,故事以发生在一战中的两男一女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揭示了战争的罪恶。影片鲜明的生活实感和壮观的空战场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爱情的安排上,全片也发展得流畅自然,不落俗套。《翼》是奥斯卡历史上第1部最佳影片,也是惟一一部获此殊荣的默片,具有历久弥新的观赏价值。
  由著名影星柯克·道格拉斯主演的《光荣之路》也是一部具有浓厚的反战思想的影片,道格拉斯饰演的达克斯上尉奉命袭击一个坚不可摧的德军阵地,然而他们不知道自己陷入这场血腥的战役仅仅是因为将军希望在肩章上再加一颗星而已……影片运用丰富的电影语言揭示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主题。
  《战地春梦》(又译做《永别了,武器》)是根据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原著小说改编的战争文艺片,影片从侧面揭示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残酷,它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描述了一名渔夫在大战期间离家从戎与德军打仗,没想到他的未婚妻竟喜欢上了当地的意大利军官,于是3人之间的爱情纠葛就伴随着战争展开……
  前苏联影片《战争与和平》是根据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同名经典巨作改编而成,故事描述了发生在拿破仑挥军攻俄的大动荡年代中的一段经典爱情。在这部源于不朽名著的史诗巨片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宏伟的战争场面交替出现,托尔斯泰的原著灵魂完美地融于其中。影片不仅再现了俄法战争时期俄国广阔的历史画卷,同时也表现了人性经过战争和命运的洗礼之后,必将走向善良与博爱的主题。
  《战争与和平》放映之初即引起了轰动,并获莫斯科电影节金奖、第26届金球奖最佳外国片和第4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编辑本段小说: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

作 者: (德)雷马克著,李清华
  出 版 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8-1
  字 数: 173000
  页 数: 197
  开 本: 32
  I S B N : 9787544703291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小说>> 军事
  定价:18.00

内容简介

  (德文原名:Im Westen nichts Neues 英文原名: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发表于1929年,以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的名字发表在《福斯报》(中间名“玛利亚”用以纪念其母亲),翌年单行本出版,共分十二章。
  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德国现代著名作家,后加入美国籍。《西线无战事》是他的第一部成功之作,创作于1929年,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德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部小说也是一战时期被毁灭的德国青年一代的控诉书,这本书一出版就引起无与伦比的轰动效应,先后被译成29种文字,销量高达800 万册,尤其受到当地青年的热烈欢迎。
  我是一个高中生,叫博伊默尔。1914年8 月,德国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我的老师是一个好战分子,积极鼓励我们投笔从戎,去当步兵。我们的校长也不停的向我们进行长篇大论,于是,我们来到战场,我们一起来的有4 名同学,其他三个人是喜欢深思的克罗普,在炮火中还苦苦背诵物理定律的米勒,对女人兴致颇高的勒尔,那年我们都是19岁,和我们在一起的还有4 个人,有我们的“首领”、坚强机智的老兵卡特辛斯基,一心思念家乡与爱妻的农夫德特林,身体高大的挖煤工夫韦斯特胡斯以及食欲惊人的钳工恰登。
  我们8 人虽都来到战场,但是不论是谁,都不清楚我们为什么出来打仗。初入战场,进入火线,参加战役时我们带有各自不同思想感情及遭遇,在这里,我们患难与共,互相帮助,情同兄弟。
  进入军营,我们首先受了10个星期的军事训练,这段时期所进行的培养改造,比在学生时代的10年更具有决定意义。我们懂得了,一颗擦亮的纽扣要比4 卷叔本华的著作更为重要。我们先是惊讶,接着怨恨,最后是满不在乎。我们承认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精神,而是靴刷;不是思想,而是制度;不是自由,而是操练。
  就这样,我们这群抱着爱国热心的年轻人,怀着对英雄精神的崇拜走出校门,经过短期训练就被送上了战场。然而一到前线,我们原先对人生乃至战争的理想以及那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全都破灭了。
  在前线,我为所目睹的一切痛苦不堪:我们肮脏得自己都难以忍受,浑身虱子而且不时饥寒交迫;听到的是枪炮声与轰炸声,要不就是牺牲的人在临终前的惨叫声;看到的是硝烟弥漫、一片火海以及遍地血流和尸体。前线是一个神秘的漩涡……我总觉得那涡流的吸引力正在缓慢地、无法逃避地、不可抗拒地把我吸进去。我不住的为濒临死亡、走向天国的战友默默地祷告,但每次祷告都被现实彻底击碎,我在战场上变得有些唠唠叨叨,在看到一个人的死亡之后,我不禁自言自语道:“我亲眼看见他死去,在这之前我还不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
  在临近敌人时,我们就变成了危险的野兽。我们不是进行战斗,而是为了免遭毁灭在保卫自己。在爆炸的冲浪中,我们充满残暴,使我们变成拦路抢劫者,变成凶手,变成我们所知道的恶鬼。
  每次恶战之后,就会发现自己身边的人正在不断减少,有的新兵一上阵就被枪弹击中。而停火后的战场,一眼望去:有人还活着,但他们的头盖骨已经给炸开了;有的士兵在走路,然而他们的双腿已经被炸断,他们仅仗着炸剩的残肢一步一步艰难地行走;有的士兵,竟然拖着自己被炸烂的膝盖,用手在地上爬了两公里的路程;还有士兵,赶到急救站时,人们发现他的肠子被堆放在他交叠起来的手上;人们还可以看到一些没有嘴,没有下巴,没有脸孔的人……我再也找不到校长所说的光荣与自豪感,反倒为痛苦和死亡困扰着。
  战争是这样残酷无情,而且,在前线,战场犹如一个笼子,没有谁能解救自己,士兵们不得不在里面担惊受怕地等待着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我们在穿梭的炮弹的网络下,生活在茫然难知的思念之中,偶然性在我们头顶上徘徊,被炸死或能活着,都出于偶然。
  这时,只有大地是士兵唯一的亲人。大地对于谁都没有像对于士兵那样具有重要意义。当士兵长久地、有力地紧贴着大地的时候,当士兵怕被炮火轰死,把脸和四肢深深地埋在大地的怀里的时候,大地就是士兵唯一的朋友,是他的兄弟,是他的母亲。可是,有时大地往往是永远地把他抓住了。
  有谁能活着从大地上爬起来,他就是一个幸运儿,但也有活着却不能自己站起来的,于是他们就被关进了另一个没有枪炮声的战场--军医院。那里的情况也是一样糟糕,经常没有好医生和护士,伤员太多而人手太少,更缺乏医疗器具及必要的药品。这里,同样充满了疼痛、呻吟和恐惧,有的伤员没有在战场却在这里咽了气,有的没有断气,就被送进了"死屋",孤零零地等待死神的降临。
  伙伴们一个又一人地离去了,有的死在战场,有的死在医院。我也受过伤,痊愈后又回到前线。在一次战役中,我把我最好的朋友、受伤的卡特费尽力气从战场背到急救站,但是卫生员却告诉我说:“你本来可以不必这样费事的。”原来卡特在我背上的时候已经中弹死去了。
  这样,除了恰登,我是班上其他7 个人中的最后一个了。我终于等来了停战,对于战争毫无好感的我想着回到故乡重新生活,但是另一方面禁不住发出感叹:“要是现在回去,那我们将会厌倦、崩塌、耗竭,没有根底,也没有希望。我们将会再也找不到我们的道路。”
  回到后方后,人们对战争痴情依旧,并嘲笑我对待战争的态度,把我比做一文不值的懦夫。在我看来,“我们年纪很轻,才20岁;可是对于人生,却除了绝望,死亡,恐惧以及与悲痛的深渊联系在一起的迷惘浅薄之处,一无所知。这些年来,我们的工作就是杀人——这是我们有生以来第一个职业。我们对于人生的知识仅只限于死亡。今后还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上一代会回到工作岗位上去,战争会被忘掉。而下一代将把我们看作是多余的人,把我们推到一边去。而我们自己,有些人将会适应,还有些人只是顺从。而大多数将会茫然不知所措:岁月流逝,到最后我们将归于毁灭。
  我又重新回到战场,1918年10月,我阵亡了。据载:“他是往前面扑倒下去的,躺在地上,好像睡着了一样,脸上没有多少痛苦的感觉,有的是一种沉着,差不多是满意的样子。”
  那一天,整个前线是那么沉寂和宁静,战报上有一句话:西线无战事

作者简介

  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1898—1970),20世纪蜚声世界文坛的德国作家,最重要的战争小说作家之一。他在一战中受过伤,战后创作了被誉为“古今欧洲书籍的最大成就”的成名代表作《西线无战事》。二战前,纳粹德国查禁并焚烧了他的作品,雷马克流亡瑞士,后移民美国。1967年,联邦德国授予他大十字勋章。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编辑本段1979版同名电影

  ◎译 名 新西线无战事
  
1979彩色版《西线无战事》

  1979彩色版《西线无战事》

[1]
◎片 名 "Hallmark Hall of Fame"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年 代 1979
  ◎国 家 美国/英国
  ◎类 别 剧情/战争
  ◎语 言 英语
  ◎尺寸大小 1024X576 2.15G
  ◎片 长 130分钟(普通版),150分钟(加长版)
  ◎导 演 德尔伯特·曼 Delbert Mann
  ◎主 演 理查德·托马斯 Richard Thomas ....Paul Baumer
  欧内斯特·博格宁 Ernest Borgnine ....Stanislaus Katczinsky
  Donald Pleasence ....Kantorek
  伊安·霍姆 Ian Holm ....Himmelstoss
  帕德里夏·妮尔 Patricia Neal ....Paul's Mother
  Paul Mark Elliott ....Behm
  大卫·布莱德利 David Bradley ....Kropp
  George Winter ....Kemmerich
  Dominic Jephcott ....Leer
  Mark Drewry ....Tjaden
  Colin Mayes ....Westhaus
  伊万·斯图尔特 Ewan Stewart ....Detering
  迈克尔·谢尔德 Michael Sheard ....Paul's Father
  Katerina Lirova ....Paul's Sister
  Denys Graham ....Kaiser Wilhelm II
  Mary Miller ....Frau Kemmerich
  Marie-No?lle Barre ....French Girl
  Dominique Varda ....French Girl
  Arda Brokmann ....French Girl
  Mark Roemmich ....French Soldier
  Andrew Burleigh ....Young Recruit
  Tomás Juricka ....2nd Recruit
  Drahomira Fialkova ....Sister Libertine
  Veronika Jeníková ....Anna
  Ken Hutchison ....Hammacher
  Stephen Reynolds ....Franz
  Ian Hastings ....Lewandowski
  Matthew Evans ....Friedrich Muller
  ◎简 介
  本片是为电视重拍的版本,虽在艺术创新性上不如旧作,但故事本身仍相当可观,导演亦能透过主人翁们的经历鲜明地反映出战争的可怕。以理查德托马斯为首的一批德国青年,在爱国校长的号召下热情地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但还未到达前线,便已在伤兵医院目睹了战争带来的残酷现实,内心开始产生疑问。其后,又一群新兵在士官长埃内斯特伯格宁等人的率领下投入战斗,历尽了各种波折。
  幕后制作
  鲜为人知的战争电影,它的光辉被他的前辈(1930年版的西线无战事所掩盖),其实这是一部获得了当年美国电视界艾美奖最佳剪接,金球奖最佳电视电影的一部片子,导演也是美国奥斯卡老牌导演,戏剧出生的演员欧内恩斯特·博格宁也是老奥斯卡影帝之一,满不错的一部电视电影....
  德国人和日本人总是反面的教材,德国人站在被世人谴责 的一方,在战争中他们的心态又是怎样的呢,像这种类型的电影,有几部很不错的,除了这个《新西线无战事》,还有《铁十字勋章》、《斯大林格勒》、《伪钞制造者》,日本呢,也许看的不多 ,很少有.....
  小说和影片都以沉重的笔触和简明精炼的手法写活战争的荒谬无情,透过一名一战中的德国士兵从迷恋战争迷恋英雄,到心冷、心死的每一次心理转变,渲染了战争的恐怖及其对人性的摧残,表达了对人类自相残杀的反感和把人推向灾难的当权者的厌恶,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回味和沉思。很多年以后,我们中国才有了《鬼子来了》,《集结号》这样一部审视战争本身的电影,要知道早在1930年,就有了这样一部检视战争的——《西线无战事》。
  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著名影星柯克·道格拉斯主演的《光荣之路》也是这样一部反映一战的具有浓厚的反战思想的影片,道格拉斯饰演的达克斯上校奉命袭击一个坚不可摧的德军阵地,然而他们不知道自己陷入这场血腥的战役仅仅是因为将军希望在肩章上再加一颗星而已……影片运用丰富的电影语言揭示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主题。
  我们应该反对战争,因为战争永远都是少数人挑起的,可是他们从不到战场,却派了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去送命——《西线无战事》作者雷马克说。

编辑本段2012年翻拍电影

  曾执导过《天地大冲撞》、《末日戒备》和《把爱传下去》的好莱坞著名女导演米米·莱德尔(Mimi Leder),接下了新版《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的导演任务。“哈利·波特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将领衔主演新版《西线无战事》,这部关于一战的战争片将是对1930版奥斯卡最佳影片《西线无战事》的全新演绎。
  《西线无战事》源自德国作家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Erich Maria Remarque)的同名小说,最早只是在《福斯报》上连载刊登。由于太受欢迎,连带报纸销量都翻了三倍。作品于1929年全书出版,随后立即在海外引起轰动,然而雷马克却因在文字中对战争的揭露而受到纳粹敌视,最终不得不离开故土远赴美国。1930年,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把这本小说搬上大银幕,一举摘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两项重量级大奖。49年后,也就是1979年,美国CBS电视台制作了时长150分钟的电视电影,荣获金球奖最佳电视电影的殊荣。
  《西线无战事》描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政府以漂亮的口号呼吁年轻热情的学生志愿者投身战场保家卫国,但他们在前线上目睹的战争实况却是残酷而无意义的。主人公保尔开始怀疑过去的理想,战争的残酷性和毁灭性使他的英雄主义彻底破灭,他的内心发生了变化,开始对战争怀疑、厌恶甚至憎恨。最终保尔爬出战壕去捕捉蝴蝶,结果被冷枪打中死去,然而在那一天前线司令部的报告中却写道:西线无战事。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在走出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后,将投身一部名为《How to Succeed Without Really Trying》的百老汇歌舞剧,因此新版翻拍的《西线无战事》预定在2012年春季开机。影片的两位制片人Ian Stokell 和Lesley Paterson这样形容:“当得知丹尼尔对剧本非常兴趣时,我们十分高兴,相信他能出色的把握精神紧张与坚持信念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