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本段人类与UFO的接触分类
分类一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CE3)
目前人与UFO的接触共分六类:
1、零类接触:遥远的目击
2、
第一类接触:近距离目击
3、
第二类接触:人体的某一部分触及UFO上某一东西;或目击触击遗留痕迹
4、第三类接触:与
外星人进行直接接触,看清了UFO,特别是看清了其中载的类人高级生命体
5、第四类接触:通过
心电感应与外星人沟通,是大多数研究者所不承认的
6、
第五类接触:人类用友好信息与外星文明联系
分类二
曾任美国空军部《
蓝皮书计划》顾问达二十年的天文学家海内克博士,与外星人进行直接接触,看清了UFO,特别是看清了其中载的类人高级生命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接触
不明飞行物没有影响周围的事物;
第二类接触指飞行物影响到周围的事物(如地面留下燃烧的痕迹等);
第三类接触指看到该飞行物上的外星生物,包括与之直接接触的情况。
后来又有一些通俗报刊和科幻小说,描述了有些人被外星生物劫持之类细节,称之为第四类接触。但在严肃的科学著作中,一般仍将这些现象包含在第三类接触以内。
基本信息 外文别名
CE3K(1977) (USA) (informal short title)
Close Encounter of the Third Kind, The(1977) (USA)
(working title)
Watch the Skies(1976) (USA) (working title)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备注 |
Roy Neary |
理查德·德莱福斯/Richard Dreyfuss |
---- |
Ronnie Neary |
特瑞·加尔/Teri Garr |
---- |
Claude Lacombe |
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 |
---- |
David Laughlin |
鲍勃·巴拉班/Bob Balaban |
---- |
Robert |
兰斯·亨利克森/Lance Henriksen |
---- |
MP |
卡尔·韦瑟斯/Carl Weathers |
---- |
Radio Telescope Team |
詹姆斯·基恩/James Keane;Dennis
McMullen;Cy Young;Tom Howard |
---- |
Jillian Guiler |
梅林达·狄龙/Melinda Dillon |
---- |
Project Leader |
J. Patrick McNamara |
---- |
Wild Bill (as Warren Kemmerling) |
Warren J. Kemmerling |
---- |
Farmer |
Roberts Blossom |
---- |
Jean Claude |
Philip Dodds |
---- |
Barry Guiler |
卡里·加菲/Cary Guffey |
---- |
Brad Neary |
Shawn Bishop |
---- |
Sylvia Neary |
Adrienne Campbell |
---- |
Toby Neary |
Justin Dreyfuss |
---- |
Team Leader |
Merrill Connally |
---- |
Major Benchley |
George DiCenzo |
---- |
|
Implantee |
Amy Douglass;Alexander Lockwood |
---- |
Ike |
Gene Dynarski |
---- |
Mrs. Harris |
Mary Gafrey |
---- |
Ohio Tollbooth Attendant |
Norman Bartold |
---- |
Larry Butler |
Josef Sommer |
---- |
Himself |
Rev. Michael J. Dyer |
---- |
Highway Patrolman |
Roger Ernest |
---- |
ARP Project Member |
F.J. O'Neil |
---- |
ARP Musician |
Phil Dodds |
---- |
Frank Taylor (Returnee #1 Flt. 19) |
Randy Hermann |
---- |
Harry Wallclage (Returnee #2 Flt. 19) |
哈尔·巴伍德/Hal Barwood |
---- |
Matthew McMichaels (Returnee #3 Flt. 19) |
马修·罗宾斯/Matthew Robbins |
---- |
Air Traffic Controller |
David Anderson;Richard L. Hawkins;Craig Shreeve;Bill Thurman |
---- |
Air East Pilot |
Roy E. Richards |
---- |
Hawker |
Gene Rader |
---- |
Federale |
Eumenio Blanco;Chuy Franco;Luis Contreras |
---- |
Truck Dispatcher |
Richard Stuart |
---- |
Load Dispatcher |
Bob Westmoreland |
---- |
|
Support Leader |
Matt Emery |
---- |
Special Forces Trooper |
Galen Thompson;John Dennis Johnston |
---- |
Dirty Tricks #1 |
John Ewing |
---- |
Dirty Tricks #2 |
Keith Atkinson |
---- |
Dirty Tricks #3 |
Robert Broyles |
---- |
Dirty Tricks #4 |
Kirk Raymond |
---- |
Longly (uncredited) |
Basil Hoffman |
---- |
Himself - Smoking Pipe at Landing Site (uncredited) |
J. Allen Hynek |
---- |
Special Forces Commander |
Monty Jordan |
---- |
Helicopter Pilot (uncredited) |
Monty Jordan |
---- |
UN Observer (uncredited) |
Stephen Powers |
---- |
Himself - TV News Anchor (uncredited) |
Howard K. Smith |
---- |
|
职员表
- ▪ 制作人:迈克尔·菲利普斯/Michael Phillips;Clark L.
Paylow;朱莉娅·菲利普斯/Julia Phillips
- ▪ 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
- ▪ 副导演(助理): Jim Bloom;Charles Myers;Eric Stacey
- ▪ 编剧: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哈尔·巴伍德/Hal Barwood;Jerry Belson;约翰·希尔/John Hill;马修·罗宾斯/Matthew
Robbins
- ▪ 摄影: 维尔莫斯·齐格蒙德/Vilmos Zsigmond
- ▪ 配乐: 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 ▪ 剪辑:迈克尔·卡恩/Michael Kahn
- ▪ 选角导演: Shari Rhodes;Juliet Taylor
- ▪ 艺术指导:乔·阿尔夫斯/Joe Alves
- ▪ 美术设计: Daniel A. Lomino
- ▪ 视觉特效: Robert Swarthe
- ▪ 布景师: Phil Abramson
简 介
三十二年前与《
星际大战》一齐掀起
科幻片热潮的外星
电影经典作,也是史蒂文.
斯皮尔伯格在执导《外星人》之前对外星文明表现出赤子之心和友善态度的代表作。影片采取多线平等发展的结构,描述数名不同年龄背景的人在多个地方接触到不明飞行物体的异象,他们象着了魔一样被吸引进去,最后不约而同地聚集在
美国的沙漠迎接外星人的降临。全面拍出了一种近乎宗教般的狂热气氛,科幻场面拍出惊人气势,尤以飞碟降落的一幕最为出色。演员方面,除了有
理查德.德赖弗斯担纲之外,法国大导演弗朗科依斯.特
鲁芬特饰演的科学家亦表。
剧照(8张)
内 容
1945年,据报告摩哈维沙漠突然有飞机失踪:某商业航线的飞行员被一个非常明亮但难以描述的物体所干扰。一天夜里,当诺伊·尼尔瑞在装载卡车时,忽然被神秘的光线所笼罩,之后奇怪的幻象和五个音符一直在他脑海中回旋。他能否发现幻象的意义,又是谁将其置于他的脑海中呢?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同星际来客有了一定的接触并确定其降落的地点。为了掩饰真相,政府要求人们远离此地。然而,包括诺伊在内的一群人,却被其共同的幻象所吸引,来到此地。
在沙漠中的魔鬼山上,空军临时修建的基地上空,外星人如约来到,他们的飞船流光异彩,将半个天空都照亮了。人类播放了以前从太空接受到的外星人信息中破译出的音乐作为联络的手段,飞船的大门打开了,从前失踪的地球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而一批外形矮小的外星人则来到地球人中间和他们做心灵的沟通……
背景
此片于1977年11月17日正式公映上演后好评如潮并得到包括最佳导演、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最佳视觉效果等内8项
奥斯卡金像奖提名最终荣获1978年第五十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和特别成就奖(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该奖颁发予《第三类接触》一片音响效果剪辑)
截图(20张)
后来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对《第三类接触》1977年剧场版部分内容作出了修改更改了部分情节并增加了太空船母舰内部场景等全新场景作为《第三类接触》特别版“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 The Special Edition”(1977
1980/美国·片长132分钟)于1980年8月再由哥伦比亚公司重新发行公映
点 评
没有鼓着眼睛的外星怪物,没有飞碟上的解剖实验,没有人类与外星人的激光大战,《第三类接触》描写了一段平和的、充满善意的与外星人交流的故事,而且交流的方式用的是以数学信号方式发送的音乐--两种宇宙通用的语言。而这个段落中出现的发光的外星飞船对于影片拍摄的那个年代(1970年代)来说已经相当复杂先进了。
几经周折的剧本
年少时,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曾和父亲一起观看
新泽西的流星雨,从那一刻起,他就产生了创作《第三类接触》的想法。1964年,年仅18岁的斯皮尔伯格自编自导了科幻长片《火光》,他在16岁时完成了该片剧本,而拍摄经费只有区区600美元,该片让斯皮尔伯格第一次取得了商业成功,在一家影院上映之后,斯皮尔伯格净赚100美元。值得一提的是,《火光》中的很多场景与《第三类接触》如出一辙。1970年,斯皮尔伯格完成了一部名为“Experiences”的短篇小说,小说中讲述了有关不明飞行物的奇特经历。1973年末,正在忙于《
横冲直撞大逃亡》后期制作的斯皮尔伯格与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签约拍摄一部科幻片,制作人是迈克尔·菲利普斯和朱莉娅·菲利普斯。
斯皮尔伯格起初想拍摄一部关于UFO信徒的纪录片或者小成本电影,但他后来决定拍摄一部依赖于技术水平的电影,并且认为250万美元的拍摄经费远远不够。他借鉴了《怪人》结尾的一段话,将影片命名为“Watch
the
Skies”,他重写了故事起因,让故事围绕美国蓝皮书计划展开。斯皮尔伯格找到了威拉德·赫依克和格洛丽亚·卡茨,卡茨回忆说:“飞碟居然降落在西好莱坞的罗伯逊大道,我对他说,‘史蒂文,这是我听过的最糟糕的想法。’”1973年12月,斯皮尔伯格找来
保罗·施拉德编写剧本,并计划在1974年末开拍,后来因为要筹拍《
大白鲨》,斯皮尔伯格推迟了《Watch the Skies》的拍摄。
《大白鲨》不但创下了1亿美元的票房纪录,而且还赢得了如潮好评,哥伦比亚公司决定让斯皮尔伯格放开手脚,任凭他随心所欲。不过,看到施拉德剧本的斯皮尔伯格抓狂不已,因为负罪感深重的剧本故事与UFO毫无关联。在施拉德笔下,故事主人公保罗·范·欧文是一名45岁的空军官员,负责嘲讽和戳穿飞碟的假相,一天,他果真遭遇了飞碟,于是他威胁政府要将真相公诸于世,双方花费15年时间才达成和解。斯皮尔伯格与施拉德产生分歧,随即找到约翰·
希尔重写剧本,可希尔的剧本后来也被斯皮尔伯格回绝。哈尔·巴伍德和马修·罗宾斯提出了绑架儿童的建议,斯皮尔伯格开始亲自动笔创作剧本,他的写作风格深受电影《
木偶奇遇记》主题曲《星星祝福歌》(When You Wish upon a
Star)的影响。在筹拍阶段,影片片名被改为“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曾与美国空军携手致力于蓝皮书计划的J·艾伦·海尼克(J.Allen
Hynek)博士任本片科学顾问。海尼克认为,尽管本片故事纯属虚构,但其中很多内容都源于确实发生过的神秘事件,勿庸置疑的捕捉到了真实可信的UFO现象。斯皮尔伯格希望《第三类接触》能像《大白鲨》一样席卷票房,于是在筹备过程中背负了巨大压力,不过,美国空军和海军都拒绝协助影片拍摄。
关于拍摄与上映
本片于1976年5月16日开拍,斯皮尔伯格原本打算放弃实景拍摄,全部采用棚拍,但最终还是一改初衷。影片取景地包括华纳兄弟制片厂的15、16号摄影棚、魔鬼塔国家纪念碑、一个废弃的二战机库和一个铁路仓库,其中机库的占地面积足有世界最大摄影棚的6倍。在影片拍摄期间,斯皮尔伯格遭遇了层出不穷的技术和经费问题,他称本片的糟糕经历和拍摄投入都是《大白鲨》的两倍。在
哥伦比亚公司深陷经济危机之后,影片拍摄更是雪上加霜。斯皮尔伯格在1973年的原定预算是270万美元,而最终耗资竟高达1940万。哥伦比亚制片主管约翰·维奇(John
Veich)回忆说:“如果我们事先知道影片耗资如此巨大,肯定不会同意拍摄,因为我们根本支付不起。”出演本片的
弗朗索瓦·特吕弗称影片的严重超支应该归咎于制作人朱莉娅·菲利普斯的决策失误。
在
阿拉巴马州拍摄期间,影片剧组不但饱受飓风天气折磨,而且摄影棚也被雷击毁坏过半。曾经拒绝为《大白鲨》掌镜的摄影师
维尔莫斯·齐格蒙德抱怨说:“史蒂文每晚都会观看电影,那些电影激发出源源不断的灵感,于是他加拍了很多镜头,拍摄周期也就一再延误。”一位剧组人员曾说道:“史蒂文,如果你愿意停止观看那些可恶的电影,我们肯定会如期杀青。”后来,制作人朱莉娅·菲利普斯在回忆录《You'll
Never Eat Lunch in This Town Again》中对斯皮尔伯格、齐格蒙德和
特吕弗大放厥词,她将斯皮尔伯格称作完美主义者。在后期制作期间,朱莉娅因吸食可卡因被制片方解雇。
本片视觉特效耗资330万美元,这在当时可以再拍一部电影。任视觉特效总监的道格拉斯·特鲁姆布在片中尝试摸索了运动控制
摄影术,由于本片是
变形宽银幕电影,所以为了更好的适应35mm胶片,摄制组选择用70mm胶片拍摄视觉特效画面。在拍摄UFO镜头时,剧组曾尝试使用CGI技术,但斯皮尔伯格发现这种70年代的新技术过于昂贵,所以未予采用。片尾场景中身材矮小的外星人由阿拉巴马
莫比尔(Mobile)当地的女童改扮而成,斯皮尔伯格之所以会选择女童,是因为他觉得女孩比男孩的动作更优雅。剧组曾考虑制作外星人人偶,但后来以失败告
电影剧照(30张) 终,只在片尾外星人与拉康姆交流的画面中使用了人偶。
影片原定在1977年年初上映,但因拍摄受阻而推迟至11月。不过工夫不负有心人,影片的北美票房超过了1亿1600万,海外票房也高达1亿7170万,就当时而言,本片是哥伦比亚公司出品的最成功的电影。尽管如此,影片仍未达到斯皮尔伯格的预期效果,他说:“哥伦比亚公司当时正经历一场经济危机,所以他们急于用本片拯救公司挽回败局。我原打算再用半年时间完善影片,在1978年夏季上映,可他们告诉我急需影片立即上映。在《第三类接触》取得商业成功之后,我要求哥伦比亚公司让我完成导演剪辑版,他们同意了,但前提是要我展现出外星人母船的内部画面,从而谋取卖点。”1979年,哥伦比亚公司支付给斯皮尔伯格250万美元重新发行《第三类接触》,斯皮尔伯格随即添加了7分钟画面,但《第三类接触:特别剪辑版》比最初的影院版缩短了3分钟。最终,特别剪辑版赚取了1570万,影片全球票房总额由此超过了3亿美元。
精彩花絮
·为了让扮演
巴里的卡里·加菲做出见到外星人的惊讶表情,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让分别穿着小丑和猩猩服装的两名剧组人员藏在摄影机旁的箱子中,在正式开拍时,两人相继一跃而出,斯皮尔伯格随即小声下令摘掉面具,惊讶不已的加菲于是转惊为喜。
·片中的云层特效其实是由注入盐水池中的白漆打造而成。
·卡里·加菲的表现非常出色,以致斯皮尔伯格特地为他印制了一件写有“一条过加菲”的T恤衫。
·本片是著名剪辑师迈克尔·卡恩与斯皮尔伯格的首次合作,也是他剪辑的第一部特效电影。
·有11位摄影师参与拍摄本片,《第三类接触》由此开创出启用最多摄影师的影坛纪录。
·斯皮尔伯格曾考虑由
史蒂夫·麦奎因、达斯汀·霍夫曼、
吉恩·哈克曼或杰克·尼科尔森扮演罗伊·涅瑞。
·斯皮尔伯格看过特瑞·加尔的咖啡广告后决定让他出演本片。
·斯皮尔伯格根据约翰·威廉姆斯率先完成的配乐剪辑本片。
·斯皮尔伯格在本片拍摄期间曾反复观看
约翰·福特的《日落狂沙》。
获奖记录
1977年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荣誉奖(Special
Citation,该奖颁发予:《第三类接触》一片中的非凡特技)。
1978年第五十届
奥斯卡金像奖(美国影艺学院奖·OSCAR):最佳摄影奖,特别成就奖(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该奖颁发予:《第三类接触》一片的音响效果剪辑)。
1978年美国科幻恐怖片大奖(美国科幻恐怖电影学院奖)——土星奖:最佳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与《
星球大战》的导演
乔治·卢卡斯并列获奖),最佳音乐(
约翰·威廉姆斯,他以《第三类接触》和《星球大战》并列同时获奖),最佳编剧(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等3项奖。
1978年意大利
大卫奖最佳外语片。
1979年格莱美奖:最佳原创影视音乐专辑奖(约翰·威廉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