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爱博士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奇爱博士》海报   
《奇爱博士》海报

《奇爱博士》是库布里克对于人类未来进行哲学思考的三部影片中的第一部,也是他为全人类敲响的一记警钟。他以其惯用的高屋建瓴的叙事方式和独特的拍摄技巧以及黑色幽默的讽刺手法,令这部影片成为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

中文名: 奇爱博士
外文名: Dr.Strange-love,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Dr. Strangelove
其它译名: 我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炸弹
制片地区: 英国
导演: 斯坦利·库布里克
编剧: 彼得·乔治
类型: 喜剧,战争,科幻
主演: 乔治·斯科特,彼特·塞勒斯,斯特林·海登
片长: 93分钟
上映时间: 1964年1月29日
分级: USA:GP
对白语言: 英语;俄语
色彩: 彩色
imdb编码: tt0057012
其它译名: 密码114;斯特伦奇洛夫博士
IMDB评分: 8.6/10

编辑本段电影剧情

《奇爱博士》电影剧照

《奇爱博士》电影剧照(18张)
  这部影片拍摄于冷战期间。影片开始,通过旁白介绍了背景:一年多来,在西方高层领导中有一种谣传,苏联正在制造一种能毁灭地球和人类的终极武器。画面上,气象万千的云海镜头之后,美国空军B-52战略轰炸机不分昼夜地值勤,巨大的雷达飞速旋转,搜寻目标。冷战即将引发热核战争,可能性急剧上升。危机一触即发。
  美国战略空军基地司令杰克·里珀将军通过电话向副官曼德里克下达命令,美国空军基地,进入紧急战备状态,立即派B-52轰炸机携带氢弹向苏联境内目标实行攻击……
  不论是满怀西部精神的上校骑着氢弹飞向苏联大地,亦或核弹如繁花般在大气的海洋之上绽放…这些镜头都让人依旧难忘.这部《奇爱博士》尽现了“黑色幽默”和“暴力美学”的精妙之处,开创了全新的蒙太奇样式。而其背后对人性和政治的反思更使它超越了本身的电影艺术性,成为了一部有切实思想性的传世经典。不论是处于冷战时期,还是站在此时此刻我们都能从《奇爱博士》的镜子里重新审视自己,审视世界。

编辑本段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备注
Group Captain (G 彼得·塞勒斯/Peter Sellers ----
C) Lionel Mandrake 彼得·塞勒斯/Peter Sellers ----
President Merkin Muffley 彼得·塞勒斯/Peter Sellers ----
Dr. Strangelove 彼得·塞勒斯/Peter Sellers ----
Gen. 'Buck' Turgidson 乔治·C·斯科特/George C. Scott ----
Brig. Gen. Jack D. Ripper 斯特林·海登/Sterling Hayden ----
Col. 'Bat' Guano 基南·怀恩/Keenan Wynn ----
Maj. T.J. 'King' Kong 斯利姆·佩金斯/Slim Pickens ----
Russian Ambassador Alexi de Sadesky Peter Bull ----
Lt. Lothar Zogg 詹姆斯·厄尔·琼斯/James Earl Jones ----
Miss Scott Tracy Reed ----
Mr. Staines Jack Creley ----
Lt. H.R. Dietrich Frank Berry ----
Adm. Randolph Robert O'Neil ----
Lt. W.D. Kivel (as Glen Beck) Glenn Beck ----
Frank Roy Stephens ----
Capt. G.A. 'Ace' Owens Shane Rimmer ----
Burpelson AFB Defense Team member Hal Galili;Laurence Herder;John McCarthy ----

职员表

  
  •  制作人: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Victor Lyndon;Leon Minoff
  •  导演: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
  •  副导演(助理): Eric Rattray
  •  编剧: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特里·索泽恩/Terry Southern;彼得·乔治/Peter George;彼得·乔治/Peter George
  •  摄影:吉尔伯特·泰勒/Gilbert Taylor
  •  剪辑: Anthony Harvey
  •  艺术指导:肯·亚当
  •  美术设计: Peter Murton

编辑本段角色介绍

  在斯坦利·库布里克当初寻求投资方时,哥伦比亚影业提出了一个荒唐而蛮横的条件,那就是彼得·塞勒斯必须在片中至少扮演四个主要角色,因为他们坚信,库布里克在1962年执导的《洛丽塔》之所以会取得成功,完全归功于彼得·塞勒斯的表演。另外,塞勒斯曾在1959年的《喧闹的老鼠》中一人分饰三角。库布里克虽然深感过分,但还是接受了,因为这在电影商业领域早已司空见惯。
  不过最终,塞勒斯只扮演了四个角色中的三个,在影片刚刚开拍时,他还应该扮演在片尾骑着核弹从天而降的轰炸机机长,可塞勒斯认为自己的工作负担过重,而且对角色的德州口音也力不从心。库布里克一再恳求塞勒斯接受角色,并让在德州长大的编剧特里·索泽恩录制出机长台词,以供塞勒斯学习。可在拍摄舱内场景时,塞勒斯不慎扭伤脚踝,只得放弃角色。
  在曼德雷克、马弗里和奇爱博士这三个角色中,塞勒斯认为演绎曼德雷克最轻松,因为二战期间他曾在皇家空军服役。在塑造总统马弗里时,塞勒斯一改纯正的英国口音,操起了美国中西部口音,并从前伊利诺斯州州长、曾在两次总统竞选中败北的阿德莱·史蒂文森(Adlai Stevenson)身上获得了灵感。在最初的几个镜头中,塞勒斯假装出感冒症状以夸大人物的软弱无能,引起了现场剧组人员的频繁笑场,而库布里克认为马弗里是一个严肃角色,不应该呈现出喜剧效果。尽管塞勒斯在随后的表演中恢复了常态,但患有感冒的总统仍出现在部分场景中。
  作为总统的科学顾问,奇爱博士是兰德公司战略家赫曼·卡恩(Herman Kahn)、曼哈顿工程负责人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德国火箭专家沃纳·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和“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Edward Teller)的集合体,在拍摄中,塞勒斯模仿了任影片特效顾问的摄影大师维加的口音,并即兴发挥让奇爱博士误行纳粹礼,还借用了一只库布里克用来防烫的黑色皮手套。[1]

编辑本段精彩对白

  General Jack D. Ripper: Mandrake, do you recall what Clemenceau once said about war?
  Group Capt. Lionel Mandrake: No, I don't think I do, sir, no.
  General Jack D. Ripper: He said war was too important to be left to the generals. When he said that, 50 years ago, he might have been right. But today, war is too important to be left to politicians. They have neither the time, the training, nor the inclination for strategic thought. I can no longer sit back and allow Communist infiltration, Communist indoctrination, Communist subvers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conspiracy to sap and impurify all of our precious bodily fluids.
  里珀将军:“曼德雷克,你记得克里蒙梭是怎样谈论战争的吗?”
  曼德雷克:“不,我不记得了,长官。”
  里珀将军:“他说战争是如此重要,以致不能全部依赖于将官。这句话是他在50年前说的,也许在当时是正确的,可时至今日,战争不能依赖于政治家。他们没有时间,没经受过训练,也没有战略思想的倾向。我再也不能袖手旁观,再也不能容忍共产主义者的渗透、灌输、颠覆和他们侵蚀、污染我们珍贵体液的阴谋。”[1]

编辑本段影片花絮

  《奇爱博士》原声《Bomb Run》考证
  一架和五角大楼失去联系的B52轰炸机孤独地承载着毁灭世界的任务……
  一路昂扬地飞过身下美丽的高山大河,平原深谷,飞过欧洲大陆,飞向苏联……
  配乐是一段在原声带里被命名为Bomb Run的无歌词男声哼唱……
  无歌词哼唱用得是地方的话,能起到插曲和配乐没有的奇效。
  关于《奇爱博士》里一段配乐的问题:
  《奇爱博士》里面用得很多的一段,最早出现是在10分左右,B-52轰炸机向基地确认了用核武器袭击苏联的R计划的时候。
  音乐是军号伴着鼓点,调子很好听,很振奋。像在给出征的战士鼓劲。
  最早听到它是在一首Joan Baez的《Johnny, I Hardly Knew Ye》,演唱年代不祥,大致在五十到七十年代之间。歌词是以一个伤兵妻子的口吻写的,是反战的。因为调子很明快上口,我一听之下觉得应该是很有名的歌,但搜索歌词,却发现歌词居然没有统一的版本,和Joan Baez相关的网页也不多。这可能说明这首歌早就有了,且有很多人翻唱过。后查到歌词节选改编自爱尔兰诗人Padraic Colum(1881-1972)1922年编选的一本爱尔兰诗集里的一首诗,是没有留下作者的民歌。民歌里出现的地点Athy也是一个爱尔兰地名。
  那这段音乐是不是专门为这首诗谱的曲?还是它本来是一段军乐,后来有人取反讽之意, 改成了反战的民谣?
  继听过Joan Baez的版本后,又在一个月之内听到了这个调子。是在Sex and the City里,主角Carrie和人闲聊的时候说到和战争有关的话题,Carrie表示她对此有所了解,就哼了一小句。
  据此我觉得它最初是一段军乐的可能性比较大,那它是哪一国的军乐,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
  其实有了Dr. Strangelove这么有名的片子答案是不难找的。
  算是部分答案吧:
  The score for the B-52 scenes is mostly made up of the melody of "Johnny, I Hardly Knew Ye", a traditional Irish anti-war song, which also provides the melody for the somewhat better-known (at least in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 Civil War song "When Johnny Comes Marching Home Again". While the former tells the story of a soldier coming back from a war heavily mutilated and broken, with the last lines being "They're rolling out the guns again, but they'll never take my sons again", the latter describes the celebrations that will take place when the soldiers return from war: "The men will cheer and the boys will shout / The ladies they will all turn out / And we'll all feel gay / When Johnny comes marching home."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一位爱尔兰裔南方军队乐队指挥Patrick S. Gilmore把一首抗议英格兰征兵的爱尔兰反战民歌Johnny, I Hardly Knew Ye(《强尼,我快认不出你了》)改成了欢迎战士凯旋的歌When Johnny Comes Marching Home(《当强尼凯旋归家时》)。
  事实上,这首曲调上口的歌在战时广为流传,南北方的军民都在唱。
  Carrie是时尚女,她如果知道一首古老的爱尔兰民歌是奇怪的,但她知道南北战争的歌并用它来表达对“战争“的了解,就很容易解释了。
  库布里克的心思一向用得很狠,此处对待战争的两层潜文本也算一例。
  他这部片子里的戏谑、疯狂和黑暗与Johnny, I Hardly Knew Ye是一致的。Johnny这样形似armless,boneless,chickenless egg的怪物,和核弹一样,都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必然产物,它们既是人性的,也是非人性的,既是原始野蛮的,也是现代文明的。它们的产生和侵蚀对于人类而言是不可避免的,而所有一切的终结,就和Dr. Strangelove的结局一样,是一场美丽的终极毁灭。
  补上这两首歌的歌词:
  When Johnny Comes Marching Home
  This is generally credited to the Union Army bandmaster, Patrick S. Gilmore, who wrote it in 1863. It is similar to the Irish song Johnny I Hardly Knew Ye(a tale of a maimed soldier returning from war). Which version came first is debated.
  When Johnny Comes Marching Home Again,
  Hurrah! Hurrah!
  We'll give him a hearty welcome then
  Hurrah! Hurrah!
  The men will cheer and the boys will shout
  The ladies they will all turn out
  And we'll all feel gay,
  When Johnny comes marching home.
  The old church bell will peal with joy
  Hurrah! Hurrah!
  To welcome home our darling boy
  Hurrah! Hurrah!
  The village lads and lassies say
  With roses they will strew the way,
  And we'll all feel gay
  When Johnny comes marching home.
  Get ready for the Jubilee,
  Hurrah! Hurrah!
  We'll give the hero three times three,
  Hurrah! Hurrah!
  The laurel wreath is ready now
  To place upon his loyal brow
  And we'll all feel gay
  When Johnny comes marching home.
  Johnny,I Hardly Knew Ye(By Anonymous)
  Padraic Colum (1881–1972). Anthology of Irish Verse.(1922)
  While going the road to sweet Athy,
  Hurroo! hurroo!
  While going the road to sweet Athy,
  Hurroo! hurroo!
  While going the road to sweet Athy,
  A stick in my hand and a drop in my eye,
  A doleful damsel I heard cry:
  Och, Johnny, I hardly knew ye!
  With drums and guns, and guns and drums,
  The enemy nearly slew ye;
  My darling dear, you look so queer,
  Och, Johnny, I hardly knew ye!
  Where are your eyes that looked so mild?
  Hurroo! hurroo!
  Where are your eyes that looked so mild?
  Hurroo! hurroo!
  Where are your eyes that looked so mild,
  When my poor heart you first beguiled?
  Why did you run from me and the child?
  Och, Johnny, I hardly knew ye!
  With drums,etc.
  Where are the legs with which you run?
  Hurroo! hurroo!
  Where are thy legs with which you run?
  Hurroo! hurroo!
  Where are the legs with which you run
  When first you went to carry a gun?
  Indeed, your dancing days are done!
  Och, Johnny, I hardly knew ye!
  With drums,etc.
  It grieved my heart to see you sail,
  Hurroo! hurroo!
  It grieved my heart to see you sail,
  Hurroo! hurroo!
  It grieved my heart to see you sail,
  Though from my heart you took leg-bail;
  Like a cod you’re doubled up head and tail,
  Och, Johnny, I hardly knew ye!
  With drums,etc.
  You haven’t an arm and you haven’t a leg,
  Hurroo! hurroo!
  You haven’t an arm and you haven’t a leg,
  Hurroo! hurroo!
  You haven’t an arm and you haven’t a leg,
  You’re an eyeless, noseless, chickenless egg;
  You’ll have to be put with a bowl to beg:
  Och, Johnny, I hardly knew ye!
  With drums,etc.
  I’m happy for to see you home,
  Hurroo! hurroo!
  I’m happy for to see you home,
  Hurroo! hurroo!
  I’m happy for to see you home,
  All from the Island of Sulloon;
  So low in flesh, so high in bone;
  Och, Johnny, I hardly knew ye!
  With drums, etc.
  But sad it is to see you so,
  Hurroo! hurroo!
  But sad it is to see you so,
  Hurroo! hurroo!
  But sad it is to see you so,
  And to think of you now as an object of woe,
  Your Peggy’ll still keep you on as her beau;
  Och, Johnny, I hardly knew ye!
  With drums and guns, and guns and drums,
  The enemy nearly slew ye;
  My darling dear, you look so queer,
  Och, Johnny, I hardly knew ye.
  Johnny, I Hardly Knew Ye(BY Joan Baez)
  Joan Baze常常以简单的配乐衬托她同样简单却在朴实中见动人之处的声音。她演绎的这首老歌,除了表示妻子坚定信念的最后一节的伴唱,模拟军乐队的打鼓声压倒了其他所有隐约可辨的配乐。歌声和鼓点相呼应,节奏感强烈得仿佛一首军歌,而她歌唱的是这样一个在战争中失去四肢和双眼的士兵,惊悚、残忍、痛苦和反讽缠绕在一起,直到最后妻子唱出自己的决心:再也不让那些制造枪支的人夺走他们的孩子。
  然而,那是她能决定的事吗?对于那些人她又是什么呢?
  也许,她只是平凡,渺小,普通,充满着世界各个角落的垫在金字塔最底层的奴隶,而这个世界属于奥林匹亚山上的少数神明,为了永远不能到达的“永恒”,让他们主宰的艺术世界成为可能,艰难地活着的人类的痛苦不得不永续不熄。
  战争,永远睡在你我身边,凡人不知道她什么时候醒来。
  With your guns and drums
  And drums and guns
  Hurroo hurroo
  With your guns and drums
  And drums and guns
  Hurroo hurroo
  With your guns and drums
  And drums and guns
  The enemy nearly slew ye
  My darling,dear,you look so queer
  Johnny i hardly knew ye
  带着你的枪和鼓和鼓和枪
  带着你的枪和鼓和鼓和枪
  带着你的枪和鼓和鼓和枪
  敌人差点杀了你
  我心爱的,亲爱的,你看起来这样怪异
  强尼,我差点认不出你
  Where are your legs that used to run
  Hurroo hurroo
  Where are your legs that used to run
  Hurroo hurroo
  Where are your legs that used to run
  Before you left carrying a gun
  I fear your dancing days are done
  Johnny I hardly knew ye
  你过去习惯奔跑的双腿在哪里?
  你过去习惯奔跑的双腿在哪里?
  你过去习惯奔跑的双腿在哪里?
  在你持枪离开前(习惯奔跑的双腿)
  我怕你跳舞的日子结束了
  强尼,我差点认不出你
  Where are your eyes that were so mild
  Hurroo hurroo
  Where are your eyes that were so mild
  Hurroo hurroo
  Where are your eyes that were so mild
  When my heart you did beguile
  And why did ye run from me and the child
  Johnny I hardly knew ye
  你过去如此温和的双眼在哪里?
  你过去如此温和的双眼在哪里?
  你过去如此温和的双眼在哪里?
  那时你让我的心陶醉
  可你为什么离开我和孩子
  强尼,我差点认不出你
  Ye haven't an arm ye haven't a leg
  Hurroo hurroo
  Ye haven't an arm ye haven't a leg
  Hurroo hurroo
  Ye haven't an arm ye haven't a leg
  Ye're an armless boneless chickenless egg
  and ye'll have to be put with a bowl to beg
  Johnny I hardly knew ye
  你没有胳臂,你没有腿
  你没有胳臂,你没有腿
  你没有胳臂,你没有腿
  你是一只没有胳膊,没有腿也没有小鸡的蛋
  你不得不和一只碗放在一起去乞讨
  强尼,我差点认不出你
  They're rolling out the guns again
  Hurroo hurroo
  They're rolling out the guns again
  Hurroo hurroo
  They're rolling out the guns again
  But they won't take back our sons again
  No they never take back our sons again
  Johnny I'm swearing to ye
  他们又在大量制造枪支
  他们又在大量制造枪支
  他们又在大量制造枪支
  但他们再也不会收回我们的儿子们
  不,他们永远不会再次收回我们的儿子们
  强尼,我向你发誓

编辑本段影片评价

  一句话评论
  最优秀的黑色喜剧。
  ——DVD Town. com
  毫无疑问,《奇爱博士》足以入选影史十大佳片。
  ——eFilmCritic.com
  最滑稽的反战题材电影,赶在世界末日之前观看吧
  ——《奥斯汀纪事》 [1]
  《奇爱博士》(又名:《我如何学会停止恐惧爱上炸弹》)是库布里克对于人类未来进行哲学思考的三部影片中的第一部,也是他为全人类敲响的一记警钟。他以其惯用的高屋建瓴的叙事方式和独特的拍摄技巧以及黑色幽默的讽刺手法,令这部影片成为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正像有些人所评价的那样,质疑《奇爱博士》是不是经典,就像质疑《蒙娜丽莎》是不是名画一样。
  影片一开始即通过旁白为我们介绍了如下背景:“一年多来,在西方高层领导中有一 种谣传,苏联正在制造一种能毁灭地球和人类的终极武器。”在冷战的时代里,谣传也变成了制定战略的依据。于是,随着身为美国战略空军基地司令的杰克·里珀将军给副官曼德里克打的一个电话,命令他美国空军基地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并立即派B-52轰炸机携带氢弹向苏联境内目标实行攻击,一场近似于荒诞离奇的闹剧正式上演了。
  首先登场的是B-52轰炸机的指挥官康格少校,此时他正手捧一本《花花公子》杂志看得津津有味;他的手下也都做着各自的休闲活动。当康格收到核攻击计划并证实无误后,作为狂热的好战分子的他,立即如注鸡血一般,亲自驾机向苏联领空驶去,同时切断了轰炸机组成员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并激励手下准备同“俄国佬进行一场面对面的核战争”(看来的确不能高估这位少校的智商,在他眼里,核战争或许就像肉搏战那么简单)。
  五角大楼作战室内,紧急军事会议正在召开。由于B-52轰炸机的对外联络已被切断,闻讯赶来的总统只得改变计划,在绝密作战室召见苏联驻美大使。苏联大使来到作战室,不料等待他的却是一场近身搏击:巴克将军认定苏联大使所携带之照相机是间谍工具,于是两个人立即打成一团。热线电话接通了,这一头是歇斯底里的美国总统,那一头是同样歇斯底里的苏联总理。二人最后达成协议:为避免发生不幸,两国应联手将B-52轰炸机击落。
  一个恐怖的消息被苏联大使透露出来,他说苏联的确制造出了可以毁灭地球生物的终极武器,并且它将在敌国攻击苏联时自动发射。这种武器会造成世界生物灭绝的可能性将来自于它爆炸后产生的放射性尘

剧照

剧照(25张)
埃,这一点得到了奇爱博士从科学的角度作出的肯定。
  战略空军基地内,里珀将军已被当作叛军遭到国家军队的围剿。一番激战后,基地士兵因寡不敌众被迫投降。眼见大势已去,里珀将军在浴室中饮弹自尽。
  仅存的一家继续飞往目标的B-52轰炸机终于逼近目标。所有人员开始进行投弹准备,但核弹舱盖开关失灵。康格少校头戴牛仔帽进入核弹舱,骑在氢弹头上,修好了舱盖控制电路。却同氢弹一起被发射了出去。随着氢弹爆炸,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冉冉升起。
  知道世界即将毁灭的作战室里的一班人马,正围着奇爱博士,听他大谈特谈如何挑选人类精英躲入地底,等待核辐射散去。
  画面一片空白,世界终于毁灭。
  ……
  当影片的最后一个画面在我们眼前消失时,我们不知是应该轻松微笑还是应该深沉思考。的确,库布里克用一种调侃的幽默与讽刺的口吻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沉重的话题,那就是当世界一旦落入以战争为人生第一要事的狂人手里时,它的结局就只能是毁灭。
  影片中的第一狂人当属“奇爱博士”。“奇爱”很显然是一个杜撰的名字,即“奇怪的爱好”。不是吗?这位博士不爱面包偏爱炸弹,不爱和平偏爱战争。他虽然身体残疾,却比那些正常的人更加危险,他是毁灭性之核战争的主要设计师。从他那只不灵便的却总是会不自觉地大行纳粹军礼的右手我们可以感觉到,他其实是一个不散的法西斯阴魂,“屠杀”二字会给他带来不尽快乐,而世界末日则更令他兴奋无比。
  第二狂人应属空军基地司令杰克·里珀将军,他是这次核毁灭的始作俑者。正是由于他的一个电话,遂将世界引入无底深渊,然而一旦我们知道他之所以下这道攻击的命令仅仅是因为婚恋屡遭挫折从而心里失衡,我们就更在一种大荒诞后感到一阵大恐惧。
  B-52轰炸机的长官康格少校自然也应算是战争狂人,只不过他的言行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是滑稽与可笑。当他接到进攻苏联的命令时,他激动莫名,他对下属说:“我认为,要是你们对战斗没那么点儿强烈的个人感情,你们简直算不上人……我敢说这玩意儿(指核战争)一结束,你们就会排着队等着得到提升和嘉奖,不管你们的种族、肤色、信仰如何。”在他的简单近似白痴的脑子里,似乎核战争仍旧有胜负之分。而如果在现实当中,核武器真的交给这样肤浅的拿战争当儿戏的人的手里,我们是否还能够坦然地接受这一切并笑得出来?
  同样热衷战争的还有那位巴克将军。当他收到美军轰炸机即将对苏联实施核攻击的消息时,并没有特别地激动,而此时和年轻貌美的女秘书调情似乎显得更为重要。但在五角大楼的作战室,他则极力想说服总统同意这种毁灭性的冒险战争。库布里克找来乔治·斯科特(即后来饰演巴顿将军的)来扮演这个角色。
  影片的叙事结构很简单,故事发生地主要有三处:一是国防部作战室;巨大的暗淡空间,巨大的会议圆桌,以及幅电脑控制的巨幅地图;一是B-52轰炸机座舱、控制室和炸弹舱;一是空军基地的外景和办公室内景。三者之间没有关系,而是各行其是,即使在每一个地点内,人与人之间也难以沟通。语言时而单调乏味,时而陈词滥调,时而疯人疯语,库布里克运用交叉剪辑的方式将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了本片独特的叙事风格。
  运用音乐来收到对比鲜明反差强烈的效果是库布里克惯用的手法,本片亦不例外。例如当核攻击计划得到证实后,乐曲《当约翰尼胜利回家时(When Johnny Comes Marching Home)》紧随响起,并贯穿所有轰炸机段落的始终,此举意在创造一种自相矛盾的结果,谁都知道,在核战争中,没有任何人会胜利回家。影片结尾处的曲子《我们不久将重逢(We'll Meet Again)》则更具深意,在一朵又一朵“盛开”的蘑菇云的笼罩下,人们到底要多久才能重逢?又该到哪里去重逢?
  黑色幽默即是令人在笑中掺入眼泪、苦涩和绝望,库布里克巧用了这种手法,为人类展示了一个悲观的前景。作为一个与时代脉搏共同跳动的严肃艺术家库布里克借此让我们看到了事物的本质,即冷战是二次大战之后的怪胎,它存在一天,世界就将置于死亡阴影之下一天。而法西斯主义不时地借尸还魂,则更值得所有善良的人们时刻张大警惕的眼睛。

编辑本段获奖记录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1965
  最佳改编剧本 (提名)
  斯坦利·库布里克
  最佳影片 (提名)
  斯坦利·库布里克
  最佳改编剧本 (提名)
  特里·索泽恩
  最佳男主角 (提名)
  彼得·塞勒斯
  最佳导演 (提名)
  斯坦利·库布里克
  最佳改编剧本 (提名)
  彼得·乔治
  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 Film Award) 1965
  最佳英国电影
  Best Film from any Source
  最佳艺术指导(黑白片)
  肯·亚当
  最佳英国男演员 (提名)
  彼得·塞勒斯
  最佳编剧 (提名)
  特里·索泽恩
  最佳编剧 (提名)
  斯坦利·库布里克
  最佳外语片男演员 (提名)
  斯特林·海登
  最佳编剧 (提名)
  彼得·乔治
  雨果奖(Hugo) 1965
  最佳戏剧表现 [2]

编辑本段影片制作

创作背景

  《奇爱博士》起初源于库布里克的模糊想法,他希望基于当时普遍存在的冷战恐慌拍摄一部关于核事故的电影。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库布里克意识到存在于核大国之间的“恐惧天平”非常微妙而脆弱。在库布里克的要求下,国际战略研究所的创办人阿拉斯泰尔·布昌(Alistair Buchan)推荐了彼得·乔治所著的惊悚小说《红色警戒》(Red Alert),深受小说吸引的库布里克立即买下了改编拍摄权,并开始与乔治联手改编剧本。在改编过程中,两人得到了多位专家的指点,库布里克本想将小说故事拍成一部严肃的剧情片,可当着手剧本初稿时,库布里克想起了“共同毁灭原则”,这是一种旨在同归于尽的核战策略,一部黑色喜剧由此应运而生。
  因为彼得·塞勒斯正在处理离婚纠纷而无法离开英国,所以库布里克选择在伦敦的谢伯顿制片厂拍摄本片。剧组在该制片厂的三个主要摄影棚中分别搭建了五角大楼的作战室、B-52轰炸机和里珀的办公室及走廊,制片厂的大楼也被用于拍摄空军基地的外景,而担纲本片艺术指导的正是刚刚完成《诺博士》的肯·亚当。在设计作战室时,库布里克起初非常看好双层布景设计方案,但后来又一改初衷,亚当随即完成了最终出现在影片中的表现派布景,整个混凝土房间长130英尺、宽100英尺、高35英尺,俨然是一个三角形的防空洞。除了布满墙面的巨型战略地图外,房间中央还摆放了一张酷似牌桌的大圆桌,尽管本片是黑白片,但库布里克仍坚持在桌面铺上绿色台面呢,从而让演员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他们正在参与一场玩弄世界命运的危险游戏。
  由于没能得到五角大楼的协助,而B-52轰炸机在当时又是不允许参观的尖端武器,所以布景师只能参照B-29轰炸机的机舱结构和B-52的驾驶舱照片来打造片中的机舱内景,当布景完成后,应邀前来的空军官员对机舱的精确程度赞不绝口,据说甚至连黑匣子都分毫不差。库布里克对此深感不安,他怀疑肯·亚当的研究工作是否合法,唯恐嗅觉灵敏的FBI会调查此事。

拍摄过程

  在影片拍摄期间,库布里克得知与本片主题相似的《核子战争》也正在筹备当中,尽管《核子战争》是一部超现实惊悚片,但库布里克担心相似的整体情节会毁掉《奇爱博士》的票房潜力。实际上,《核子战争》的小说的确与《红色警戒》如出一辙,彼得·乔治因此提出了涉嫌剽窃的指控,双方最终庭外和解。更让库布里克焦虑的是,《核子战争》的导演是西德尼·吕美特,担纲主演的是亨利·方达沃尔特·马修,其票房号召力不可小觑。为阻止拍摄《核子战争》,库布里克和哥伦比亚影业将其制片方告上法庭,理由是该片的同名原著剽窃了《红色警戒》,而库布里克享有着后者的改编拍摄权,除此之外,两部影片中的部分角色也非常相似。最终,库布里克如愿以偿,《核子战争》在8个月之后才得以开拍,而且票房也因《奇爱博士》抢占先机而差强人意。
  影片原定在1963年年底公映,11月22日,制片方组织了影片的第一场试映,而肯尼迪总统在同一天遇刺身亡,由于当时美国公众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所以影片的首映日期被推迟至翌年1月。《奇爱博士》是一部众口称赞的影史经典,好评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影片不但被美国电影资料馆永久收藏,还曾荣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提名,并在众多权威媒体评选的“影史佳片”榜单中名列前茅。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美国](presents)
  Hawk Films Ltd.[英国]
  发行公司:
  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美国](1964) (USA) (theatrical)
  Columbia Pictures Corporation Ltd.[英国](1964) (UK) (theatrical)
  Columbia Films S.A.[法国](1964) (France) (theatrical)
  Columbia Films S.A.B.[比利时](1964) (Belgium) (theatrical)
  Columbia Films(1964) (Finland) (theatrical)
  美国广播公司[美国](1968) (USA) (TV) (original airing)
  标准收藏[美国](1992) (USA) (video) (laserdisc)
  Columbia TriStar[美国](1994) (USA) (video) (laserdisc)/(1997) (USA) (VHS) (widescreen)
  华纳家庭视频公司[美国](1999) (USA) (DVD)/(????) (USA) (VHS)/(2001) (USA) (DVD)/(2000) (USA) (DVD)
  哥伦比亚三星家庭视频公司[美国](2004) (USA) (DVD)/(????) (UK) (DVD)
  Columbia Film(1964) (Sweden) (theatrical)
  Neue Visionen Filmverleih[德国](2006) (Germany) (theatrical)
  Sony Pictures International(1987) (West Germany) (theatrical)
  Svenska Filminstitutet (SFI)[瑞典](2001) (Sweden) (theatrical) (re-release)
  Columbia TriStar Italia[意大利](????) (Italy) (VHS)
  Egmont Entertainment[芬兰](2000) (Finland) (video)
  Nordisk Film[瑞典](1999) (Sweden) (DVD)/(2001) (Sweden) (DVD)
  RCA/Columbia Pictures Home Video[美国](????) (USA) (video) (laserdisc)
  Sony Pictures Home Entertainment(2009) (Netherlands) (DVD) (Blu-ray)
  Sony Pictures Home Entertainment(2009) (Sweden) (DVD) (Blu-ray)
  Sony Pictures Home Entertainment[美国](2009) (USA) (DVD) (Blu-ray)
  Universal Pictures Nordic(2005) (Sweden) (DVD)
  其他公司:
  British Oxygenthe producers gratefully acknowledge the assistance of
  Ferro, Mohammed & Schwartzmain title by
  Institut Geographique National[法国]location filming (uncredited)
  Marconi Wireless Telegraph Companythe producers gratefully acknowledge the assistance of (as Marconi's Wireless Telegraph)
  Post Logic Studios[美国]digital film mastering (uncredited)
  Solartron Electronicsthe producers gratefully acknowledge the assistance of
  Telephonethe producers gratefully acknowledge the assistance of (as Telephone Manufacturing)

编辑本段关于导演

  库布里克除了喜欢改编别人的小说(For example:Anthony Burgess“A Clockwork Orange”orStephen King“The Shining” ),也喜欢用前人的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配现代的非人性的场景。经典的比如《A Clockwork Orange》里的贝多芬,如《2001太空漫游》里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蓝色多瑙河》。有人说,在这部电影里听《蓝色多瑙河》,心里咒骂着库布里克真是个天才,自己也快想发疯了。
  人性与非人性的探讨也许是库布里克最核心的关注点。
  他的高明在于他没有完全站在理性、文明、民主、自由的一方而对Alex、Jack、Dr. Strangelove这些现代畸形人完全持谴责批判的态度。这些人所呈现的非人性可能也是人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故事把他们与奉行现代社会框定的“善”之价值的人们共同呈现在一个个疯狂的境遇下,让观众自己思考。这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不喜欢《斯巴达克思》,恨不能把它从作品列表里删除,因为它一边倒,它是人性的,太人性的了。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更多豆瓣影评 豆瓣影评
豆瓣总评分:8.7分
2008-05-30 性、纳粹化、种族、宗教及其他——奇爱博士多元主题点滴

昨晚又温习了一遍此片(我的硬盘长期保留此片),再次证明了我的猜想。片子的主体基本是主题政治荒诞剧,有反战因素,但又不可否认它的主题多元性,否则有很多场景、情节就难以解释。 主题多元性点滴,想到哪里...... 完整影评

2006-08-17 重提疯癫与文明

重提疯癫与文明 ——评《奇爱博士》、《发条橙》和《飞越疯人院》 福柯自有《疯癫与文明》一书,而结合福柯异于常人的性取向来看,也许真的有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会认为福柯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疯子。可是,要知道《疯...... 完整影评

以上内容来自于

历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1948-1970)

黄金时代 ( 1948) 虎胆忠魂 ( 1948) 堕落的偶像 ( 1949) 哈姆雷特 ( 1949)
偷自行车的人 ( 1950) 第三人 ( 1950) 彗星美人 ( 1951) 寒夜青灯 ( 1951)
械劫装甲车 ( 1952) 轮舞 ( 1952) 一飞冲天 ( 1953) 禁忌的游戏 ( 1954)
飞车艳史 ( 1954) 霍布森的选择 ( 1954) 恐惧的代价 ( 1955) 理察三世 ( 1956)
洗衣女的一生 ( 1957) 桂河大桥 ( 1958) 翱翔蓝天 ( 1957) 上流社会 ( 1959)
宾虚 ( 1960) 艳尸凶案 ( 1960) 公寓春光 ( 1961) 年少莫轻狂 ( 1961)
士兵之歌 ( 1962) 江湖浪子 ( 1962) 甜言蜜语 ( 1962) 阿拉伯的劳伦斯 ( 1963)
汤姆·琼斯 ( 1964) 奇爱博士 ( 1965) 伊普克雷斯档案 ( 1966) 窈窕淑女 ( 1966)
柏林谍影 ( 1967) 灵欲春宵 ( 1967) 全年无休的男人 ( 1968) 毕业生 ( 1969)
午夜牛郎 ( 1970)
参考资料
扩展阅读:
  • 1

    穿帮镜头:

  • 2

    在那些士兵攻击空军基地的一个镜头里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其中某个士兵拿着德国二战时一款叫MP40的冲锋枪在扫射,问题是那时候美国应该在用M3A1

开放分类:
电影喜剧战争片类型科幻片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481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